9月23日,由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安徽省新经济联合会主办的“AI时代新要素、新技术、新场景”专场发布会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成功举办。作为安徽省新经济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及算力专委会主任单位,中科类脑在会上发布了“算力赋能・十燃点”十大标志性成果,并围绕算力基础设施升级路径作主题演讲。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安徽省新经济联合会会长潘峰在致辞中指出,要围绕“三工”——即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业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阶段,并强调技术、要素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对企业转型至关重要。
发布会现场,工业数据赋能专委会与“云客厅”双平台正式揭牌,同时集中发布了包括工业人工智能・十诸葛、算力赋能・十燃点、数据筑基・十块砖、政产学研金服用・十株苗在内的40项创新案例。

中科类脑董事长刘海峰重点介绍了“算力赋能・十燃点”,系统梳理了安徽省在算力调度、智能集群、绿色节能、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十大创新成果,具体包括:
全国首个“四算合一”平台——安徽省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接入算力超2.6万P;
合肥“巢湖明月”新一代算力集群,打造“城市算力池”模式;
科大讯飞“飞星一号”万卡国产算力底座;
华东(芜湖)数据中心,PUE低至1.1的绿色AI算力集群;
新华三“三位一体”算力安全体系,为智算中心与企业提供全链路保障;
海光芯片驱动的芜湖一体化智算中心,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科算力”架构;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产学研联合开发的算力加速系统,推动制造、金融、医疗等行业智能化升级;
提尔科技全浸没液冷智算技术,PUE低至1.08,实现零碳智算跨越;
合肥城市云开创企业级智算中心建设与运营的创新模式;
中科类脑打造的皖疆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作为安徽省算力飞地,推动皖疆算力互联互通。
这些成果集中展现了安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案例发布后,中科类脑副总经理常峰以“破解算力困境:混合算力云驱动科研算力基础设施升级”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当前高校与科研机构普遍面临算力资源分散、利用率低、运维成本高、跨校区协同难等问题。基于BitaHub(彼塔云)混合算力平台,中科类脑提出“统筹共享、自建优先、外部扩展”的原则,构建了能够统一纳管异构算力、支持弹性调度的一站式科研算力基座。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十余个大型算力节点,支持万卡级集群管理,实现跨区域资源的秒级调度,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高校科研提供从开发环境、数据管理到训练推理的全链路支持。
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安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中科类脑提供了与政府、高校及企业深度对接的重要平台。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BitaHub(www.bitahub.com)的混合算力服务模式,推动算力资源在科研、能源、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区域数字化转型与AI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